在创业或拓展业务的路上,很多人会选择商标转让,毕竟注册商标不仅耗时长,还可能面临驳回的风险。但商标转让市场水不浅,不少买家因为不了解其中的门道,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钱花了不说,还可能惹上一堆麻烦。
甄标就来给大家扒一扒商标转让中最容易踩的3大陷阱,让你避开这些 “坑”。
一、商标权利不完整,买来一堆 “废标”
在商标交易市场中,部分转让者存在不规范操作,会拿不完整的商标进行转让,具体表现为仅转让商标的部分类别,或是所转让的商标处于争议、被撤销等异常状态。
就像之前有位开服装店的老板,花了几万块买了个看起来不错的商标,结果拿到手才发现,这个商标只在 “童装” 类别有效,他想做的成人服装根本用不了,相当于花高价买了个用不上的 “废标”。
在正式交易前,务必要求转让者出示商标注册证,随后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方网站,利用其公开的查询系统对商标信息进行全面核验;
通过官方渠道,能够精准获取商标的注册类别、有效期限等关键信息,同时明确该商标是否存在被异议、撤销等异常情形。
二、隐瞒商标 “黑历史”,后续麻烦不断
有些商标本身存在 “黑历史”,比如曾经被侵权过、涉及过法律纠纷,或者被商标局认定为恶意注册,转让者在转让时往往会隐瞒这些情况,等买家买过去后,麻烦就找上门了。
有位做餐饮的创业者,买了个商标开了家连锁餐厅,生意刚有起色,就被人起诉说这个商标之前侵权了,最后不仅赔了钱,还得换商标,损失惨重。
为规避商标交易陷阱,除查询商标基本信息外,了解其使用历史很关键。交易时主动询问转让者商标曾用于哪些产品或服务,有无卷入侵权、近似争议等纠纷,这能评估商标实际价值与潜在风险。如果有不良记录,哪怕价格再低也不能入手。
三、转让流程不规范,钱标两空
商标转让具备严谨且规范的法定流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转让方与受让方需共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转让申请,待商标局依法进行审核并予以批准后,该商标转让行为方能正式生效。
然而,在现实的商标交易市场中,部分不良转让者为了谋取私利,公然违反法定程序,仅与买家签订私下协议便收取款项,更有甚者,将同一商标多次售卖给不同买家。
因此在进行商标转让时,交易双方要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正式转让合同,清晰界定彼此权利义务;接着共同备齐材料向商标局提交转让申请,并依规缴纳费用;最后耐心等待商标局审核核准,待其发放转让证明,整个转让流程才算完整结束。
商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转让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开这3大陷阱。多花点时间了解商标的情况,严格按照正规流程操作,才能买到合适的商标,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以上就是今天甄标分享关于《商标转让必看!这3大陷阱坑了90%的买家》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