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商标转让时,只顾着谈价格,却忽略了合同里的关键细节。结果钱付了,商标却没拿到手,或者拿到后发现一堆麻烦……
别担心!甄标就来告诉你,签商标转让合同前,必须确认的3个重点,帮你避开大坑!
一、商标到底是谁的?——确认权属清晰
在商标交易过程中,明确商标权属至关重要,否则极易引发纠纷,给交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小王的遭遇便是典型,他花几万买了商标,过户时才发现转让者只是合伙公司股东,无权单独转让,交易陷入困境。其问题根源在于交易前权属确认工作缺失,未核实卖家身份权限,未深入调查商标权属状况。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商标转让前得要求转让者提供商标注册证,核对注册人与合同主体是否一致;若涉及公司转让,尤其是合伙公司,需要确认股东是否同意;全面查询商标状态,如是否在有效期、有无被撤销等,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免费查询。
二、商标能不能用?——确认无隐形限制
小李购买了一个服装商标,满心欢喜地投入使用半年后,却突然收到律师函。原来,该商标此前已被授权给另一家公司使用,而这一关键信息在交易合同中并未提及。
小李在商标交易前对商标的使用状况和权利限制缺乏全面了解。在交易过程中,没有询问清楚商标是否存在授权等许可使用情况、对商标是否存在侵权纠纷以及商标类别是否完全符合自身业务需求进行细致核查,导致转让后出现一系列麻烦。
在商标转让前要详细询问商标许可使用情况,如存在授权、加盟等,明确处理方式;认真检查是否涉侵权纠纷。
要特别留意商标类别,确保所购买的商标类别完全符合自身业务范围。比如,购买的是“25 类服装”商标,但若想拓展至鞋类业务,可能还需要额外申请相关商标。
在签订合同时,可增加一项条款:“转让者保证商标无第三方权利纠纷,否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此保障自身权益。
三、合同里的“坑”藏在哪里?——这些条款必须死磕!
商标转让合同条款多,有几个关键处得看清,以保障权益、规避风险。
一是近似商标都要转让。根据《商标法》,同一商品上的近似商标、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标必须一并转让!
二是违约责任要细致,要明确因转让者无法过户而赔偿损失的范围和标准,涵盖直接和间接损失,纠纷时才能有法可依。
签合同前多花时间来核实这些信息,比事后花半年时间维权要划算得多,获取商标是为了给生意添助力,别因为一时疏忽让它变成了麻烦的源头。
以上就是今天甄标分享关于《商标转让合同签完才发现问题?这3点必须提前确认!》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