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商标,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然而,许多人在申请商标注册的过程中,却常常遭遇 “名字相似被拒” 的困扰。
甄标将为您介绍商标注册时”名字相似“的雷点,帮你避开“名字相似”的坑,提高注册成功率!
一、为什么“名字相似”会被拒?
我国商标注册遵循“申请在先”原则,先申请注册成功的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若后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近似且使用商品或服务相关联,易致消费者混淆,损害在先商标权人商誉,破坏市场秩序,构成侵权。
若放任大量近似商标涌入市场,将导致商品与服务的标识体系陷入无序状态,引发消费者认知混淆与信息甄别成本激增,从而损害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如何避免“名字相似”踩雷?
(一) 取名时避开“大众款”
在取名时应尽量避开“大众款”组合,优先选择独创性强的名称以提升审核通过率,例如“抖音”“支付宝”等具有显著辨识度的品牌名;同时需规避常见词汇与行业词的简单拼接,如“美味餐饮”“闪电快递”这类缺乏新颖性的命名方式。
(二)提前做商标查询
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前,务必通过商标局官网或专业查询平台进行全面检索,重点核查是否存在相同或近似商标。
检索时需注意,不仅要排查文字完全一致的情况,还需评估拼音、字形结构及语义内涵的相似性。
不同商品或服务类别下的近似标识可能不构成注册障碍,例如“长城”在葡萄酒类别与建筑工程类别中可依法共存。
(三)别忽略“小改动”的风险
在商标注册过程中,切莫轻视“小改动”暗藏的风险。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原商标基础上简单加个字,如将“茶颜”改为“茶颜悦色”;或是替换成同音字,像把“李宁”换成“立宁”;又或是调换文字顺序,例如将“美团”变成“团美”,就能蒙混过关。
但实际上,这些自以为巧妙的小手段,大概率会在商标审查环节被驳回,切不可因一时疏忽或投机取巧而前功尽弃。
三、名字相似被拒后的应对策略
(一)分析驳回原因
收到商标驳回通知后,仔细研究驳回理由,看看到底是哪些地方与他人商标相似了。比如是读音相似,还是整体视觉效果相似,弄清楚问题所在。
(二)考虑驳回复审
若申请人认为自身商标具显著独特性,与引证商标不近似或有其他合理抗辩理由,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驳回复审申请。
复审时,需围绕商标显著性、使用状况等,准备创意说明、使用证据、市场数据等材料,构建完整证据链,证明商标注册申请的合法合理。
(三)修改商标重新申请
若经专业分析确认商标与在先商标构成近似,申请人应及时依据审查标准对商标显著部分进行实质性修改,提升其区分度。
修改完成后,需通过官方及专业渠道二次查重,核查修改标识与各类别已注册商标是否存在混淆风险。确认无冲突后,再按法定程序重新整理材料并提交注册申请。
商标注册犹如一场需缜密布局的“战略行动”,因名称近似遭驳回虽令人烦恼,但只要深入掌握审查规则、提前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即便遭遇阻碍也能从容化解。通过系统化规避近似风险、强化商标显著性设计,可显著提升注册成功率,为品牌长远发展筑牢法律保护屏障。
以上就是今天甄标分享关于《“名字相似被拒”怎么办?商标注册避雷手册》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